环球观热点:国信证券ESG垫底之谜:ESG为本土服务,公司治理绩效指标缺失 | ESG案例
发布时间:2023-05-31 14:06:53 来源:网易财经

出品|网易财经ESG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何雨飞

国内券商ESG排名企业整体向好,国信证券ESG排名缘何跌至谷底?

2022年12月,美国指数编制公司MSCI(明晟)下调国信证券(002736.SZ)ESG评级至CCC(最低),指该券商在企业行为、隐私和数据安全、人力资本发展、金融活动对环境影响等多项议题下处于落后地位,尚无领先议题。这意味着,国信证券的ESG表现在MSCI ESG榜单中位于同类企业的末6%水平。

此外,在光大证券2月15日发布的一项ESG系列研究报告中,国信证券亦位于垫底水平。

然而,同期在MSCI ESG评级中获得A级(最高级)的国内券商已扩容至4家,另有包括中信证券(600030.SH)、第一创业(002797.SZ)在内的5家国内券商MSCI ESG评级出现提升。

4月29日,国信证券发布了《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下称“《报告》”),网易财经ESG查阅后发现,作为本土金融机构,其ESG实践始终着力服务于本土,很难与国际标准对接,故在MSCI ESG这样国际化的ESG排名中垫底一定程度上情有可原。

不过,国信证券并非完全“无辜”。国信证券在ESG信息披露上仍需优化,比如对碳排放和气候议题重视程度不够、披露前瞻性较差和缺乏负面事件等。

事实上,自2014年上市以来,国信证券已连续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国内ESG生态体系逐渐成形、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时代主旋律之一的当下,国信证券以2022年为起点,主动将社会责任报告升级为ESG报告,这或许也是公司在ESG赛道努力追赶的实践。

ESG为本土战略服务

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起枢纽作用,其金融职能可以导向社会资源流向,例如相关企业通过在投融资过程中纳入对标的环境影响的考量,可以促进全社会低碳转型、应对气候风险。

中央金融系统新闻发言人潘功胜表示:“过去十年,中国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度提升,有力地支持了脱贫攻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制造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金融领域一批突出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而以MSCI ESG、标普道琼斯&SAM ESG 为代表的海外ESG评级体系中没有涉及脱贫、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社会性指标。

如果考虑国情,国信证券ESG“垫底”似乎情有可原,因为其在本土券商行业ESG特有的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这三大议题之下表现尚可。

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国信证券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依靠专业优势不断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工作,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保障:

据《报告》,2022年,公司成功发行了包括全国首单风电+光伏绿色碳中和基础设施类REITs、全国首单光伏基础设施类REITs在内的绿色债券及清洁能源行业公募REITs共计17只,发行规模约480亿元;财富管理业务条线完成可持续主题基金销售11.2亿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计持有交易所确认的贴标绿色债券市值规模为20.32亿元。

此外,国信证券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职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公司助力贵州省长顺县安达科技新三板定增项目1项,已核准发行金额3.54亿元,正在服务推进脱贫地区IPO项目3个,可转债项目1个;同年,子公司国信期货累计在广西、海南等9省开展24个“保险+期货”项目,承保货值超6亿元;

除金融帮扶外,公司亦从产业扶持、民生帮扶、文化帮扶、教育帮扶、消费帮扶等多方面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共开展对口帮扶及其他公益慈善项目150项,合计支出2,118.43万元。

在普惠金融方面,国信证券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发挥资本市场专业优势,将资本市场活水引入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领域:

2022年,公司担任包括“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在内的多个项目主承销商,项目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助力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公司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专业委员会2022年重点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应用于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债券融资。

而在国际ESG标准社会议题中,则更多偏向于员工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供应链管理。此外,这些标准或既未考虑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在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监管能力上的差异,对发展中国家的包容性不足。也没有考虑到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发展水平差异。

信息披露仍需优化

或许是在ESG服务本土战略上“用力过猛”,国信证券对碳排放和气候议题的披露相形见绌。

网易财经ESG注意到,在2022年国信证券实质性议题清单中,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党建工作”“响应国家战略”“扶持实体经济”,他们被列为“非常重要议题”,而“应对气候变化”位列19,仅为“重要议题”。

从篇幅上,《报告》涉及碳排放和气候议题的仅有第六章“ESG绩效”的2页。

值得注意的是,国信证券披露了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密度。《报告》表示,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因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但非组织直接运营控制的上游或下游的运输活动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如员工商务旅行等”,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由第三方平台通过员工不同出行交通工具费用、住宿费用金额乘以相应排放因子计算得出。

不过,这种通过简单的计算方式并且缺乏第三方审计或鉴定得出的范围三排放是否能够代表真实值仍待考量。

此外,国信证券的ESG披露,在完整性上还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ESG不同于传统观念中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它关注企业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的综合表现。不过,在《报告》第六小节“ESG绩效”中,网易财经ESG只见到了“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两张明细表格,至于那张“消失的”《公司治理绩效》表格去了哪儿,则不得而知。

《报告》的披露还缺乏前瞻性,披露重点更多还是对历史及现状的描述,缺乏对ESG管理目标的讨论。例如,在举国推进“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国信证券并未披露其达成碳中和的具体时间,亦或公布详备的碳中和战略目标。

反观国内外同行,UBS瑞银集团(NYSE:UBS)对多项ESG指标提出明确的中期目标值,到203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年度投资;中信证券亦制定了2022-2024年每年实现清洁能源使用30%、2025-2029年每年实现清洁能源使用50%、2030年以后年度每年实现清洁能源使用100%的清晰的蓝图。

国信证券的《报告》还缺乏对于关键负面事件的披露。据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的《企业 ESG 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上市企业应当对“因违反法律法规而受到罚款的金额数量”、“因违反法律法规而受到制裁的事件数量”、“供应链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采取的行动”、“是否发生泄露客户隐私事件”等负面指标进行披露。

据天眼查,2022年2月11日,国信证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并与身份不明客户进行交易被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处以人民币105万元罚款。

媒体报道也显示,2023年4月25日,国信证券绵阳营业部未按规定对高风险客户采取强化识别措施被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处以20万元人民币罚款。

不过,《报告》对此只字未提。

或许,比起简单罗列ESG领域相关奖项、陈述过往骄人事迹、拘泥于定性描述相关举措和选择性地给出优质数据,投资者们更希望看到一份全面而充满说服力的ESG报告,它既包含对过往的回顾,又囊括对未来的长远目标,真正从三个维度立体表现企业ESG的投资价值。

参考文献:

[1] 《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 《构建金融行业 ESG 评级体系,议题选择、权重设置如何更具子行业可比性?》,光大证券

[3] 《企业ESG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4] 《国信证券发布首份ESG报告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高质量发展》,证券时报网

标签: